西荡
    西荡,原为都山乡的7个行政村,一九九九年与街里行政村合并后改名为临津村。二00五年与前城行政村合并为官林镇前城村。西荡位于我村的东南,与钮家村隔河相望。古时候相关传说很多,附近的抽村自然村原有十三巷,此村是最中间一巷。抽(扩建之意)出来成村。
临津古禅寺
    任肪,乐安博昌(今山东寿光)人,历任南北朝的宋、齐、梁三朝官职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(503年),任肪以侍郎出任义兴郡太守,清廉著称,时正逢荒年,临津县的灾情严重,任肪以自已的俸米、豆煮粥,使三千人度过灾荒。当地妇女生育后多弃婴,任肪严令制止,规定弃婴者如同杀人,并资助一千多户孕育者。任肪在太守任内的俸禄为年八百余石,只收取五份之一供妻子儿女生活,其余免予征收,以减轻农民负担。离任时,举家登舟,仅有绢七匹、米五石。由于任肪做了许多好事,受到后人称颂,在临津建义兴太守庙祭祀,俗称城隍庙。
    义兴太守庙亦称城隍庙(今临津寺),在临津县城东南,西街里村南头荆溪河边,正对临津荡北岸,有一土丘,占地五十亩,庙建在土丘上,座北朝南。传说梁代建庙堂百间,有大殿、有戏楼,供奉任肪塑像。土丘南端连通荆溪河为城隍潭,河浜一直延伸到土城,人们称“城头地”。街里分东西两村,在古代街里是临津县城的河埠,荆溪河上岸,必经街里再到县城。每逢农历二月三十(小月二十九日)是祭任肪的日子,四方善男信女都到太守庙进香看戏,祈祷保佑,称之为“临津庙会”。荡边,城隍潭及附近河浜停满大小船只,绵延好几里,集场比较热闹。
    清雍正四年(1726年)宜荆分治,临津县属宜兴县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,荆溪知县高长生在荆溪境内的徐舍镇建临津书院(在今徐舍中学、小学),北望临津祭任肪。光绪六年,高长生又从京师邮寄白银二仟两,整修扩建临津书院,再祭梁义兴太守任肪。
清咸丰四年(1860年),太平军进驻宜兴,义兴太守庙被毁。同治三年(1864年)后,乡里暨定禅和尚募捐重建庙宇三进三十间,大殿、戏台俱全。民国三十年(1941年),日军占领官林、都山一带,庙被拆除,用于修筑工事。后有一张姓和尚募捐,建庙近十余间至解放。至此宜兴太守庙先后经历一千四百九十多年之长,影响之大,颇为罕见。
    解放初,每逢农历二月三十,这里仍有庙会,由于庙已拆除,热闹远不如昔。一九五二年,当时的官林区人民政府为破除迷信,保证临津荡边庄稼不受损失,大力宣传,因势利导,把二月三十庙会从临津荡边迁到官林镇,自此这个节日就纯属物资交流。
一九九一年,为挖掘义兴太守庙的历史文化遗产,经宜兴市人民政府批准,重建义兴太守庙(即今临津古禅寺),现已发展到庙宇近百间,香火日益旺盛,每逢农历二月三十、八月初一前后,四方善男信女都到临津寺进香,祈祷保佑,人寿年丰,一派太平盛世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