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城的人文底蕴、历史沿革
    前城,区内环境优美,历史文化悠久,人文底蕴深厚,许多古迹遗址、历史文物虽历经沧桑仍流传至今,尤其是民间传说更是优美动人,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份宝贵财富。前城村先后有土城、培庄、干西、临津(街里、西荡合并)、回图、蜀风七个行政村合并而成。临津,古县名,土城又名古城,自四晋惠帝永兴年间(304年)建县至唐高祖武德八年(625年)并入义兴县止,历时321年,因建县时城墙用土构筑,故历代以来一直用土城为村名。临津县城遗址在今北溪河北岸前城村士城、街里、前庄等自然村一带。
土城

    土城位于我村西南,沿临津荡水系,在北溪河北岸。原为官林镇的一个行政村,二00一年与培庄村合并为前城村。土城又名古城,晋惠帝永兴元年(304年)时,这里原是临津县的县城,城墙用土构筑,故名土城。城址在现在的土城、街里、前庄(钱庄)等原行政村一带。唐高祖武德八年(625年),临津县并入宜兴县,前后共有321年县址始废。目前土城西北村瓦片犹存,田里发现古井,后毛一带有九井十三巷之说。前庄那时即钱庄所在地,设有当店,当地有前清时挖到的窑牌,上面刻有"远桥十八步,九缸十三瓮,七十二彩瓶"之说。
    土城一带还流传着一些名人秩事,清乾隆帝曾乔装百姓,于一年初夏从官林游玩至此,行经土城往南的老虎沟,见一大力士正用石臼弄秧水,惊赞猛士。乾隆要过老虎沟上的符家坝,坝面被大力士弄潮,当即招呼这位猛士驮他过坝,乾隆帝在这位猛士背上问他名字,他回答:"我叫卫大(驮)狗。"乾隆帝说:"你的名字不雅,我替你改名卫大(驮)龙。"自此大龙这个名字传遍土城。是夜,乾隆皇帝就借宿金粟庵。乾隆回京后,想起猛士卫大龙,派人至土城传卫大龙进京,大龙闻讯,这个憨厚的农民就吓破了胆,不久便病逝了。
    乾隆帝在金粟庵借宿,借问尼姑向南的道路,尼姑回答南面是临津荡茫茫水域,人烟稀少,要过"三千渡"(渡口名),乾隆误解一个渡要三千里。清晨,便折向东面经黄塍圩到蒋古就向北回官林。因此蒋古村就改名为"回图"。
    土城附近盛传着白龙娘的故事。前毛村有姑嫂两人,一次到河埠洗菜淘米,看到河边一颗比鹅蛋还大的蛋,姑娘欣喜的抬起来藏在怀里,回到家里己找不到这颗蛋,原来这是一颗龙蛋。从此姑娘怀胎,腹部渐渐隆起,其父原来已将姑娘许配给桐梓桥某姓,见此情景,甚为怀疑,从媳妇处得知怀胎由来,自无话可说。
    怀胎十月,一朝分娩,生下一条小白龙,小白龙堕地见风就长,小白龙要腾空而去,叫白龙娘闭上眼睛骑在龙角上,不能睁眼。小白龙腾飞到琅干山顶,白龙娘睁眼一看,就跌落在琅干山上。后来就在琅干山上建造白龙庙。旧社会,遇上大旱天,土城一带农民戴雨帽、穿蓑衣,牵上截角黄牛,把全黑狗的肠盘在黄牛角上,到琅干山求雨,表示恳求白龙降雨洗净赃物,普救禾苗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夏天,宜兴县大旱天,赤地干旱,稻禾干枯。士城一带农民至琅干山求雨,路经白龙娘婆家,桐梓桥人家还客气地留饭呢。
土城附近的籍亩里自然村因该村多数人家管理田亩户籍册而得名。